饶河县西风嘴子的挠力河岸边,初秋的风拂过广袤的湿地,芦苇荡里传来清脆的鸟鸣。近日,记者走进这片如今静谧祥和的土地,80多年前曾是烽火连天的革命战场——1938年,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西风嘴子伏击战,创造了以零伤亡全歼小股日军的辉煌战绩,在这场战斗中配资的好处,东北抗联成立以来击毙了第一个日军少将日野武雄。
西风嘴子附近的小佳河镇
西风嘴子位于饶河县饶力葛山北端,西距小佳河镇15公里,最高峰海拔118米,地势险要。岁月流转,昔日的枪林弹雨早已散尽,红色基因却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,催生出蓬勃的发展活力,让西风嘴子从革命战场蜕变为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。
“当时,第七军决定由第一师副师长姜克智率部在西风嘴子伏击该股日军。他带领战士们在芦苇荡里潜伏了三天三夜,就等着日军汽艇进入伏击圈……”在西风嘴子伏击战遗址旁,饶河县革命老区促进会副会长刘胜范手指江面,向来访的游客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。
1938年7月,抗联七军得知日军汽艇将沿乌苏里江巡逻。战士们利用茂密的芦苇和复杂的地形隐蔽,待日军进入射程后猛烈开火,击沉日军汽艇1艘,击毙日军39人,缴获大批武器弹药。这场战斗是抗联七军在饶河地区的重要胜利,极大鼓舞了东北抗日军民的斗志。
村里的老兵驿站
如今,西风嘴子伏击战遗址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小南山上饶河县抗日游击队纪念碑镌刻的战斗简介,无声诉说着当年的壮烈。每年,这里都会迎来饶河县大批党员干部、学生和游客,通过实地参观、聆听讲解、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,感悟抗联精神,传承红色记忆。“站在这里,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枪声和战士们的呐喊,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。”一位来此参观的老党员感慨道。
新党员入党宣誓
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,饶河县将西风嘴子地区的红色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,走出了一条“红+绿”融合发展的新路。“发展红色旅游,我开了家‘农家乐’,一年能挣五六万元,日子越过越有奔头。”西风嘴子附近的小佳河镇小佳河村村民赵惠娟笑着说。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,周边村庄的农家乐、特产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村民通过售卖山野菜、蜂蜜等特色农产品,或参与旅游服务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。
村民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
此外,小佳河镇还以抗联精神为引领,开展“红色课堂”“重走抗联路”等主题活动,吸引了众多企事业单位、学校前来开展研学实践。红色文化的传播,不仅提升了西风嘴子的知名度,更凝聚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精气神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村民在阅读图书
“我们不仅要守护好红色遗址,更要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。”饶河县文旅局副局长那娜表示,当地正计划将西风嘴子伏击战的故事改编成情景剧、连环画,让红色故事更贴近群众、更易传播。同时,通过培养“小小讲解员”“农民宣讲员”等队伍,让不同年龄、不同身份的人都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。
小佳河镇干部群众以抗联精神为指引,积极投身乡村建设:整治人居环境,让村庄干净整洁;发展特色种植养殖,推动产业升级;开展文明村镇创建,培育良好乡风……昔日的革命战场,如今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。“当年抗联战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,现在我们要接过他们的接力棒,把家乡建设得更好。”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的心声。
美化居住环境
从硝烟弥漫的革命战场,到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,西风嘴子的变迁,是饶河县传承红色基因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。在这里,红色记忆永不褪色,奋斗精神代代相传,正引领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。
大型机械在田间作业配资的好处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